【必備】說課稿匯總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三課。
2.教材簡析:本文圍繞“發(fā)掘美好情感”這個主題展開,主要是讓學生先感受藝術的形式美,再領悟藝術的情感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從中領會文藝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文學藝術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各類活動,嘗試分析文學藝術之美和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藝術與社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體會隱藏在文藝作品中的美,理解文藝和社會的關系。
二、說教法:
1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輔助教學。
2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與合作能力。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chuàng)新。
4聯(lián)系杭州實際,讓學生體會文學藝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及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
三、說學法: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
2.讓學生通過自聽自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課堂練習,充實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視聽音畫,導入新課。(板書)(5分鐘)
視聽交響音畫《在中亞西亞草原上》,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音樂的美感。
教師提問:“除了音樂,你還知道哪些文學藝術作品?”學生回答(詩歌、、繪畫、雕塑、………)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書)(15--20分鐘)
教師將學生分組,分發(fā)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賞析,小組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討論,分析本組作品所蘊含的含義,并歸納出文藝作品對自己有哪些好處。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
思考自己最喜歡的文藝作品有哪些,為什么。學生匯報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得出結論。請有特長的學生表演或展示最喜愛的文藝作品,并說明喜愛的原因。
(三)深入探究,追根溯源(板書)(10――15分鐘)
藝術的源泉是什么呢?(從戲曲的起源和發(fā)展來講解藝術源于生活。)
戲曲藝術中,京劇已成為我國的國粹。(欣賞歌曲《說唱臉譜》),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
今年9月10日,七藝節(jié)將在浙江舉行。杭州最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什么?
由越劇講到戲曲藝術的衰落和高雅藝術的曲高和寡,從而提倡保護文藝,傳承文明的重要。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板書)(5分鐘)
怎樣才能肩負這個重任?(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提高審美意識)
(五)反饋練習,鞏固升華。(板書)―――――自我測評(5分鐘)
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大家都在學》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二單元《我在學習中長大》中第四課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思想是:1.能看到自己兩年來的進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為自己在學習中所取得的進步感到高興和自豪;
2.感受學習的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探討學習方法;3.知道學習要不怕困難、善于思考;知道要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在交流學習經驗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4.初步感受我們的社會是個學習化的社會,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終身的事情。理解社會變化給人們提出的新要求,并從長輩的學習中獲得鼓勵和動力。
二、說學情:學習是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無論一個人、一個團體、還是一個民族就、一個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得新知,增長才干,跟上時代。要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就必須把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自己周邊大人們學習的情況,感受當今的社會是學習的社會,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
2、過程與方法:感受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給人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學習就會落伍。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觀察中找到身邊的榜樣,并從大人們“學而不厭”、“學習不止”中受到鼓舞。
四、說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看圖,讓學生知道當今社會,不論男女老少,都不斷地學習,接受新鮮事物。
2、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大人們“學而不厭”、“學習不止”的精神。
五、說教法學法
1、注重教學方法趣味性,如講故事、情境教學就、體驗活動等孩子喜歡的方式。
2、注重教學素材生活化,教學內容源于兒童的日常生活
3、注重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創(chuàng)設時空一體化的課堂,變靜為動,畫龍點睛。
4、注重體驗與活動相結合,這是本學科的主要學習方式,
因此,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構建教學資源,讓情境、體驗、合作學習、討論、探究等多種方式體現(xiàn)于教學中。
六、課前準備 54 頁
七、教學過程、55 頁
1、看教材 54 55 圖片,老爺爺…、叔叔…、阿姨…,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2、想一想,問一問,他們那么大年紀了,為什么還要學習。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學習就要落后。
3、談話引入,檢查調查結果。 學生都說出家里人近兩年新學到的知識和本領,教師以一個學生家為例,向同學們展示。要求每個學生調查自己的家人或親戚朋友的情況,即詢問他們這兩年來新學到的知識和本領,并且讓他們講講如今還在學什么,為什么要學? 并通過小組討論從幾個方面列出了大人們學習的情境,在告訴學生觀察家里和周邊的人們都在學什么,問一問,想一想,他們?yōu)槭裁催€要學?通過調查,大家認識到,一個人不學習,沒有科學文化知識,就無法適應現(xiàn)代社會,更談不上對社會作出較大的貢獻,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4、學習教材 54 56 頁插圖,通過過去是一個勞動能手,但是今天遇到了新問題的老農民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要求?,F(xiàn)在有些地區(qū)經 濟還不夠發(fā)達,通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知道將來自己的生活地區(qū)也會發(fā)生改變,我們要不斷接受新知識,做個現(xiàn)代人。社會是不停進步的,每個人都不能停留在已 有的知識水平上,從而激起他們 ……此處隱藏5404個字……,引出本首詩刻畫刈麥人反常心理的詩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愿”與“惜”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過渡,水到渠成。并隨機點撥指導朗讀:心疼、語速緩慢,“惜”字長讀。
(3)在賞析貧婦拾穗場面時,我預設采用追問法:
①你讀出了婦人怎樣的狀況?
②你是從哪些詞語上體會到的?
③你讀出了怎樣的情感?
④怎樣能讀出“悲”的情味?指導朗讀:心酸,悲愴,尾兩句緩速并拉長。
此環(huán)節(jié)中,動態(tài)生成的東西很多,剛邁入初中大門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很活躍,表現(xiàn)欲也很強,如遇到學生個性化的回答,我會以鼓勵為主。
3.品詩讀人。通過以下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緊扣詩作,加深對詩人所傳遞情感的理解。
(1)擴寫詩題——一位( )的詩人懷著( )的心情觀刈麥;
(2)補寫留白——詩人“盡日不能忘”的是( )。
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明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是詩人寫作本詩的真正目的,可見他用心良苦。由此適時補充鏈接到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及有關簡介: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再聯(lián)系以前讀過的詩歌中描寫農民悲慘生活的詩句,例如:《陶者》中的“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憫農》中的“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樣,給學生更多的信息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農民悲慘的命運。
最后配樂演讀,在讀通、讀懂、讀透詩作的基礎上,師生分層次共同合作真情朗誦。
(三)布置作業(yè)。推薦課后閱讀《賣炭翁》、《陶者》、《蠶婦》,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勞作的辛苦和處境的艱難。
四、說亮點
本節(jié)課的設計亮點:以“讀”為主線貫穿全課,以“說”帶領學生感悟詩情。立足于語言的品讀,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讀詩入境、賞詩悟情、品詩讀人三個層次的品讀,在品讀中注重調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披文入情,引導學生還原和構建詩歌文本的意境,著力于帶領學生觸摸詩歌文本的細節(jié),評析詩歌的語言,傾聽詩歌文字背后的每一個音符,激活學生心中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而去玩味語言之中蘊含的詩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來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作者、自我等多重對話,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串起詩歌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閱讀詩歌的方法,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心聲,感悟詩人親農憫農的情懷。
我的說課完畢,懇請各位專家、評委的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于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貍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于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chuàng)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可采用以下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游,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采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yōu)闀W, 二是由被動地學變?yōu)橹鲃拥貙W,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fā),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 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范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游各地后,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練說;(3)個別讀,齊讀, 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布置學習課后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借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fā)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游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通過卷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chuàng)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12,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看得多 見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見得少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