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真正的朋友》是《品德與社會》 (廣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和我的朋友”中的第三篇課文,旨在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有朋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讓學生懂得在交往過程中,真正的朋友應該互相幫助,以誠相待,共同進步,而不能互相包庇、隱瞞錯誤或嫉妒對方。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與友誼的正確認識。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教學目標:
1、感受朋友友好相處的愉悅心情。
2、知道真正的朋友應該以誠相待、互信互助。
3、辨別是非,正確處理朋友關系。
教學重點:知道真正的朋友應該以誠相待、互信互助。
教學難點:辨別是非,正確處理朋友關系。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友誼的格言并準備相關的手工材料(紙、筆等)。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介紹好朋友
1、音樂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如實填寫教材提供的“交友小檔案”。
2、小組內交流,感受擁有朋友的快樂。
3、 師收“交友小檔案”隨機抽取,由抽到的同學講一講自己交友的經歷,說說自己常常和小伙伴在一起做些什么,為什么喜歡和他交朋友。
(設計意圖:根據課標的要求,我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開放、互動、活潑物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從激發(fā)學生的真實情感入手,力求達到真實的課堂,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效果。)
第二板塊:友情紅綠燈
1、閱讀文中故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像丹丹那樣的“難題”?請“實話實說”。
2、“實話實說”。
(設計意圖:兒童的生活是教學的基礎。教學中的問題解決要追求課堂的真實效果,立足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本,教學的問題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指導學生的實際生活,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實話實說”的形式,讓課堂素材來自于學生的真實生活,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在活動中,巧妙地幫助學生解決朋友之間的煩惱,讓學生明白幫助朋友要講究方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引領學生明白真摯的友情需要細心的呵護,以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第三板塊:友誼故事谷
品讀欣賞《“拯救友誼”的故事》。
(設計意圖: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真實心理。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材進行整合,深度加工。在課堂中引進教參中學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故事,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地與朋友相處,加深同學間的友情。)
第四板塊:友誼格言卡
1、將自己搜集到的格言寫在卡片上,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藝品。
2、把友誼格言卡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贈送“友誼格言卡”,讓學生向自己的朋友表達自己的友情,贊美純潔的友誼,鞏固朋友之間的友情。)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會更加珍惜友情,感受到同學們的友情和班級的溫暖。以上的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點擊鼠標)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jié)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tǒng)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并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tǒng)模式。為以后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點擊鼠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 ,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系。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guī)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 實驗2-2 ] 至 [ 實驗2-5 ]
多媒體:(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4)
二、說教法:(點擊鼠標)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 —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于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三、說學法:(點擊鼠標)
1、 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其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學習:指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的經驗和對教材的閱讀,從中歸納出氧氣的用途,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 ……此處隱藏11857個字……步認識〉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低段的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直接的,對于獎品(例如小紅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歡的,何況是大大的五角星呢?有物質獎勵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知識。其次是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二)提供材料,引導探究生活中會有哪些角呢?請學生來舉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數學中的角呢?也讓學生來說,老師可以引導和補充什么是數學中的角。 課件出示教學圖街景圖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角,請你找一找這副圖中有哪寫角呢(媒體應用)在學生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現閃動角。通過剛才的找角的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fā)現,(也可以讓剛才摸過五角星的學生說一說感覺),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對角的概念進行明確的闡述(角是由一個頂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并且能夠會讀法和寫法。 折一折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圓紙片)做出一個角,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
有的學生用一種材料不止做出了一個角,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折、畫等等),讓每位學生親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頂點是尖尖的,兩條邊是直直的,面是平平滑滑的),這樣經歷可以讓學生的腦海中對角的認識會有更加深刻。 課件出示練一練進行“判斷”練習和“找角”練習,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本意,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fā)現中。
(三)、概括歸納老師請學生來說說自己對角的認識,再由老師總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個頂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這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
(四)、辨別外延課件出示提出問題用比較兩個角的大??? 由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和研究問題并得出結論,帶著這兩個問題思考:
1、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老師可以叫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小組的結論和想法,歸納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疊方法比較角的大?。瑢W生在比較角的過程中發(fā)現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動角來比較角的大小。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比較方法很多,也很有創(chuàng)意,從中也可以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層次性。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最后由老師歸納總結:角的大小和它的兩邊有關,兩邊張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與它的兩邊無關。 課件出示接著可以做一做相關的題目,1判斷下面角,哪個更大;2說出下面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五)、小結
總結今天學習的知識。
說課稿 篇10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單腳踏跳雙腳落地》,首先從教材說起: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小學課程標準》水平二學習領域水平發(fā)展目標為依據,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運動技能形成,安排了復習課“前滾翻”和新授課“單腳踏跳雙腳落地”。
前滾翻是技巧基礎動作 ,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一種應急技能,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運用技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 ?!皢文_踏跳雙腳落地”是在水平一以單腳跳和雙腳跳為基礎,所以對于水平二的學生來說應該容易掌握這一技術,所以本課在此基礎上提升為“單腳踏跳雙腳落地”為重點。教學中不應注重于動作的細節(jié)。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索,在聯系中領悟動作本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明顯的提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單腳踏跳雙腳落地”單腳用力踏跳,雙腳輕巧落地。
教學難點:“前滾翻”身體依次著墊,滾動圓滑 。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本次課以分組練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前滾翻”教學中以游戲為主線,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能積極的投入到比賽中,并享受勝利的喜悅。在新授“單腳起跳雙腳落地”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一)調動情緒,激發(fā)興趣(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三)激活思維,拓展能力(四)
穩(wěn)定情緒,恢復身心。
(一)調動情緒,激發(fā)興趣
首先是教學常規(guī),檢查學生人數、服裝,宣布本課內容,對學生提出要求。為了能使學生盡快的投入到教學中,我安排了“環(huán)形跑聽數抱團”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帶領學生隨音樂一起做熱身操。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前滾翻為本課的復習課內容,我安排了2個小游戲“小刺猬過河”和“小刺猬摘果子”對前滾翻技術進行鞏固提高。
1、“小刺猬過河”首先語言導入:下面請同學們扮演小刺猬,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刺猬過河”的游戲,向學生講明游戲規(guī)則,重點強調:藏頭,團身正確地完成滾翻動作。組織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四名同學)進行比賽。要求每小組的同學互幫互學,互檢互評。
2、“小刺猬摘果子”導入語:同學們,知道小刺猬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嗎?對,小刺猬是通過把身體團成一個球來保護自己并通過滾動來進行移動的。下面請同學們繼續(xù)扮演小刺猬的角色來一起做游戲“小刺猬采果子”好嗎?”教師講解游戲方法,組織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十名同學)進行指導。協調而連貫地完成3次連續(xù)前滾翻。
(三)激活思維,拓展能力
“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為本課的新授部分,首先對學生進行講解示范單跳雙落動作要領,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及時表揚和點評。提出疑問一:墊子怎么擺放才能跳得高,讓學生認真思考怎樣才能跳得高,小組討論總結,組織練習。提出問題二:墊子怎樣擺放才能跳的最遠,讓學生認真思考怎樣才能跳的最遠,小組討論總結,然后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并及時進行表揚和點評。讓學生相互評價。學生互相鼓勵,體驗成功與快樂。
(四)穩(wěn)定情緒,恢復身心。
帶領學生隨音樂一起放松,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身心得到放松;同時培養(yǎng)了美感,展示了自我。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取成功感,滿足感。
我認為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是我對《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教學設計的說明,有不妥之處,還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