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敘事性散文,是第一單元,第一篇魯迅文章。既表現(xiàn)手足親情又意蘊豐富,有助于提高學生情感體驗,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能力。文章講述了“我”因為看到風箏,引起對兒時虐殺自己小兄弟的風箏夢的回憶和深深的自責,展現(xiàn)了兄弟間濃濃的手足親情。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整體感知和理解能力;但獲取知識的方式多以圖片、聲音等具體形象為主,較少接觸意蘊深厚的文章,對抽象的文字有陌生和排斥心理;字面理解文意,泛泛感知思想情感;難以抓住要點來準確體會、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殺” 指什么;
難點:體會、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濃濃的手足親情。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敘事中的描寫語句,積累詞匯。
能力目標——學習迅速抓住文章要點的方法,通過討論賞析,理解“精伸虐殺”實質。
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親情,學習作者嚴于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說教法
1、理論依據(jù):
《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習要“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能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情感”,“重點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問題帶動閱讀學習”。
2、教學方法:
實踐法:親身體驗體會到文章意圖。
提問法:本課教學主要方法,通過連環(huán)問題促使學生閱讀文本,理解主題。
誦讀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畫法:通過重要句詞來落實重點,理解文意
討論法:培養(yǎng)合作精神及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示范朗讀,風箏圖片,學生放風箏錄像,計算機技術支持
三、說學法
依據(jù)以上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學安排,指導學生上網(wǎng)收集資料,通過實踐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動手整理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啟發(fā)、討論、探究來賞析、理解敘事散文。問題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讓學生學過本文,不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還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逐漸形成主動閱讀文字、理解文意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配樂展圖,引出課文)
上網(wǎng)收集作者資料
(二)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疏通生字積累詞匯
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全文圍繞風箏回憶了什么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讀賞析 “我”對小兄弟的“精神虐殺”指哪件事?具體說說。(誦讀,表演)
(四)討論探究 “我”當時為什么要那么做?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劃出關鍵詞。(引導,討論)
(五)拓展實踐 展示古詩《村居》,進一步體會放風箏的樂趣。
播放學生放風箏錄像,寫一段放風箏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的板書是一只展翅飛翔狀的風箏,上面印著大大的精神虐殺,一方面是我不許小弟放風箏,一方面是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而這其中又承載著濃濃的手足親情。板書簡潔明了,形象地體現(xiàn)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重點。
六、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我上學期參加市“多媒體與信息技術整合”比賽時的參賽課文。在上課時,我把語文從單一枯燥的文字解說種釋放出來,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愿意主動去閱讀文本,動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文段有很多寫得非常優(yōu)美。這是能獲得二等獎的原因。
而之所以沒拿到一等獎,最主要還是對使用新教法比如“網(wǎng)上搜索”“論壇上發(fā)表文段”沒能作充分的課堂預計,導致課堂有些暫時性的混亂。而且對教案不夠爛熟于心,提問有時不夠有針對性,被外界干擾后顯得不夠流暢。因此,充分備好每一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案時我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點。
說課稿 篇2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xiàn)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說一說除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外,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盡量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樂寫。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7個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3、理清課文思路。(知道誰在畫風,怎樣畫風。)
教學重點:會認7個生字,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思路,指導學生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tài)度、觀點、做法,弄清楚哪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初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教具準備:生字、生詞卡片,畫片,小黑板。
三、說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使教學貼近生活。
2、“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3、“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边@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四、預設流程:< ……此處隱藏12939個字……擇道德行為,獨立地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創(chuàng)新性。
說課稿 篇9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是 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馬說》,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馬說》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1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通篇寫馬,實則寫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著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于伯樂?
第二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因為新課標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宏圖大志。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成為堅毅、執(zhí)著、博學、謙遜的人才”的育人目標。
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8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yōu)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wěn)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yǎng)想象力結合起來,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并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三、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2、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四、說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fā)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fā)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五、 教學過程
1 馬的世界 讓學生總結帶“馬”字的成語及與馬有關的文學作品。
這種導入既鍛煉了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還將他們帶入了文章情境。
2 解讀標題 標題為“馬說”,實則為“說說馬”,即發(fā)表一些關于“馬”的看法,于是引出對“說”這種體裁的介紹。(用多媒體展示)
3 講解背景故事 這一項由學生自己完成。
4 朗讀課文,解讀文本
葉圣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fā)美感”
當今語文教改氣氛活躍,新觀念、新教法層出不窮,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讀”這個本。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邊探究文本邊朗讀,解讀到一定的深度,朗讀也到位了。”按照這樣的指導思想:
第一步:探討“食”字的讀法,帶動對這個字的理解,然后教師范讀。范讀是為了體現(xiàn)教師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一個學生朗讀,然后全體朗讀。這樣是為了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三步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著重詞語解釋和句子翻譯,將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全班進行交流。基本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第四步 個別學生朗讀,學生集體評議,并說明理由。這樣學生的誦讀必須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上。學生的評議可能回涉及到這么幾點:(1)5個“也”字句的語氣(2)最后一段刻畫食馬者愚妄無知嘴臉的句子和自問自答的句子的語氣。(3)整篇文章所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把握正確語感、語氣進行朗讀。
5 精品細讀 教師此時應提出提綱挈領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白髡叩挠^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學生已較透徹地把握了文章。接下來該呈現(xiàn)出文章最實質的內核了,“文章是說馬,但作者真的只想說馬嗎?”學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馬、食馬者、伯樂”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據(jù)文章推測作者此時的處境和所懷有的感情。然后讓學生介紹查閱資料所了解到的韓愈,和剛才的推測相印證。如有欠缺,教師作補充。
7 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
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對較消極的學生要適當?shù)剡M行鼓勵。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澳芫瓦m當?shù)脑掝}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我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 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8 網(wǎng)絡大看臺
我在網(wǎng)上摘取了一些網(wǎng)友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容不同的讀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著寫回復帖,長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機課上發(fā)上去,大家共賞。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改變了以往讀后感的形式,具有靈活機動性,又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利用網(wǎng)絡資源,可謂一舉兩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