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驕傲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為你驕傲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為你驕傲》是一個常會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講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nèi)疚的心理和責任感伴隨了“我”一個星期。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1、這節(jié)課我重點抓住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先是扔石頭“很開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見到老奶奶“很不自在”。
2、在讓學生感悟“開心”時,讓孩子通過朗讀把這個開心有趣的場面帶個大家,個別讀,齊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當時的開心。就在孩子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達到高潮的時候,立刻播放玻璃破碎的聲音,進一步營造文本描述的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這樣,學生的體驗更為真切,朗讀時的語氣、語態(tài)便自然合乎語境了!
但是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評價語言太單調。一節(jié)課下來,基本上都是“真好聽”“你說得真好”等話語,很難對孩子的回答給予別樣的評價。
2、在檢查學生認字情況的時候,“讀第一行的詞語”學生沒有理解,有的讀了一個詞就坐下了,有的讀了題目,教師應該把要求提的再明確一些。
3、在讓學生感悟“害怕”時,可以讓孩子此時此刻也能夠在心里回憶起自己做過的錯事,啟發(fā)學生思考,挖掘學生的心里體驗,拉近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距離。
今后我將不斷學習和積累,讓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在真實、樸實、扎實的語文課堂中快樂的成長!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件很生活化的小事,故事雖小,卻真實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文中的孩子“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愧疚的心理始終伴隨著“我”。內(nèi)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自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
教學中,我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線索,讓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情感。在出示課題后,我采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小男孩的感情線索。抓住小男孩“開心——害怕、擔心——不自在——一陣輕松”的句子,再讓學生從句子中找出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和體會情感,并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與訓練。
通過學生發(fā)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在理解小男孩擔心的內(nèi)心世界時,我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此時你就是那位小男孩你會擔心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我會擔心老奶奶批評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打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以后討厭我”,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以后不讓我給她送報紙”,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去我家告訴爸爸媽媽”,有的說:“我擔心老奶奶讓我陪錢”學生的思維非?;钴S,真正做到了與文本對話交流。并啟發(fā)學生談“不自在是什么感覺”“你遇到過像課文中的小男孩這樣的事嗎?你是怎么做的?”,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里結合,自然宣泄。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移情是情境教學重要的理論之一。當學生閱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實的情感,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或幻想,或搜索生活中類似的事件,激發(fā)出情感,然后進行嫁接,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例如,一個學生理解“開心”一詞時,老師引導:你們平時玩游戲時開心嗎?開心的同學讀一讀吧!“又如,當學生感受到老奶奶是個寬宏大量、慈祥的長輩,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嗎?”這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即是生活,生活既是語文。
上公開課,最難安排的就是課時。把課文分割成兩半吧,上一課時突顯不出重點;追求課文的整體性吧,學生只會停留在文本表面,任何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只是走過場。今天,我教學《我為你驕傲》是把整篇課文都上完,所以我把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略化,重點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我為你驕傲》這篇課文非常符合低年級孩子的生活習慣,平時偷偷摸摸愛搞一些小花樣,做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做錯了事情又一直記在心里,最后還是決定認錯。課文的主人公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的典型形象。所以孩子在學這篇文章時如果能把自己當作那個男孩,自己的心緊緊隨著男孩的心或開心,或擔心,或輕松,那我覺得這樣的課就是成功了。
在設計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抓住了小男孩的心理:
開心──害怕、擔心──很不自在──輕松這一主線進行教學設計。
重點讓學生體會四句話:
1、我們看著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覺得很開心,很有趣。
2、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擔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3、這以后,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每天給她送報紙。她也和往常一樣,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卻覺得很不自在。
4、一直到天黑,我才悄悄地來到老奶奶家門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頓時感到一陣輕松。
進行第一句話的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
大家為什么覺得開心?他們是怎么玩的?讓他們想象當時的情景,其實也就是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在玩的時候的場景。課文中的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們是偷偷地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把小石頭扔到她家的房頂。 一個“躲”字,就生動地寫出了小作者當時那種偷偷摸摸地玩石頭的心理活動,帶著些許竊喜,帶著些許刺激??赡苁且驗榍榫硠?chuàng)設得不夠,給學生思考時間也不多,學生說得不多。最后讓他們用朗讀把這樣的場景帶給大家。
其實,我要感謝那一聲玻璃破碎的聲音,在聲音過去緊接下來的一秒,馬上把問題拋給他們:
怎么辦呢?我預想了3種結果:
1、學生沒反應。我會說:哎呀,嚇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其實在寫反思時我才想到,那時應該可以滲透幾個成語的,比如:呆若木雞、六神無主等)
2、馬上逃走。我會說:你腦子里的第一反應跟小作者一樣。
3、馬上向老奶奶道歉。我會說:你是個頭腦冷靜的孩子,可是你有想過后果嗎?
教學時,我們班有兩個學生因為我問得太突然,他們沒反應。我的點評讓大家輕松地笑了。這以后,發(fā)言的人,動腦的人多起來了。但這一切還沒結束,我馬上追問:“你為什么逃?”學生說是因為害怕,我繼續(xù)追問:“你害怕什么?”這下學生思維打開,他們馬上想到生活中自己也遇到過的情況,做錯事是因為怕受到責罵,怕懲罰,怕告訴家長等等。追問,不是課前給學生挖的“陷阱”,不是毫無目的的“刨根問底”,而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體會第三句話時,我覺得這是本課中最難的一部分。“很不自在”四個字中包含了很多很多小作者復雜的感情:
1、害怕。害怕老奶奶知道這件事是我干的,害怕犯的錯會被發(fā)現(xiàn)。
2、心虛??吹嚼夏棠汤^續(xù)對他微笑時的心虛。
3、猜測。猜想是不是老奶奶已經(jīng)知道了是誰干的.。可能從小作者閃爍的眼神,逃避的話語中(這當然也是我猜測的)。
4、矛盾。想到那件事,就覺得不安。想說又不敢說的矛盾心理。
這四個心理活動層層深入,第一層面是很多學生都能想到的,而后面的心理活動則需要教師的引導。我們班學生每個點都涉及到一點,但說得不夠全面,而我沒有抓住他們說中的點進行深入解讀,讓機會白白喪失。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在備課時考慮得不充分,沒有好好想一想學生回答時我改怎樣把他們的點擴充到一個面,一層一層深入文本,讓學生理解的更透徹。
第四句話我設計了這個問題: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讓他感到一陣輕松了呢?是真誠的道歉。這里有一個語言空白點,就是便條的內(nèi)容,我讓學生補充,看看學生是不是說出了事情的經(jīng)過以及道歉是否有誠意。后面的設計顯得草率,“輕松”的意思根本沒有讓學生體會出來。承認錯誤,得到原諒,實際上是精神上的一種輕松,把這么多天纏繞在身上的包袱終于擺脫了,身心得到了自由。我覺得下節(jié)課應該還要讓學生體會體會。
重點部分都上完了,這時候應該揭示文章的中心。我抓住老奶奶給小男孩的一句話:我為你驕傲來揭示中心。說說老奶奶為什么為小男孩驕傲?(誠實、勇于承認錯誤)通過老師稱贊,學生稱贊,用動作來稱贊,全班起立再讀課題,其實,學生那時候已經(jīng)理解“驕傲”的意思,那就是“自豪”,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豪。說完了男孩,說說老奶奶,你覺得她怎么樣?(心胸寬廣、寬容待人)最后,我設計了一道概括整篇課文的題目,既是這節(jié)課里學生學到的那些人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又是學生今后人生道路上遇到這些問題應該怎樣選擇。
這節(jié)課,收獲多多,漏洞也多多。前面我說了,公開課的課時很難安排,教學內(nèi)容難以取舍。本來,我覺得這節(jié)課如果把生字部分安排得再到位些,主人公前面3個心理活動已經(jīng)夠學生體會一節(jié)課了,讓學生多說,多讀,學生理解得才會深刻。但是,實在很難丟舍揭示中心的部分。所以,整個過程雖然完整,但是總覺得學生沒有學得扎實,感悟得深刻。另外,這節(jié)課被我忽略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朗讀、評價語等等。第一年工作時文老師跟我說過,你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然后給予恰當?shù)囊龑Ъ包c評,這節(jié)課我還是沒能做好這一點,讓很多機會流失了。
上了這節(jié)課,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覺得鉆研文本是一個教師一生要學習的最重要的東西,要讓學生感悟得深刻,學得多,最重要的還是看教師對文本理解多少,教師把教材都吃透了,久而久之,學生會朝著你為他們開辟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