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1在《光的故事》的活動中涉及到兩個成語故事,由于這兩個成語故事淺顯易懂,內(nèi)容也受小朋友的喜愛,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小朋友的興趣,我也因此引出了對成語故事的學習。
我覺得對大班幼兒,可以開展成語故事的教學。成語故事短小精悍,但是意義深厚,對幼兒進行教學,可以讓他們學到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雖然成語故事的語言有些文言文的特點,但是只要讓幼兒多接觸,還是能夠理解的。況且有許多成語故事已經(jīng)翻譯成白話文了。即使是夾雜少許文言文的語言,讓幼兒接觸一下,也是很好的。能夠幫助他們學習這種語言的特點,對今后的語言學習也是有好處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幼兒擴大知識面,了解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很有好處。
成語故事的學習,我覺得讓孩子在家里學習,形式比較好。因為,在家里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內(nèi)容,并且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效果會更好,而且可以讓孩子將學到的成語故事到幼兒園來進行分享,這也能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另外,我們還要將小朋友學會的成語故事進行收集,然后展示出來給全體幼兒看,這樣能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現(xiàn)在,我每周都交給小朋友學習5個成語,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拔苗助長》、《濫竽充數(shù)》等等,都是小朋友能理解的,又有故事情節(jié)的,小朋友喜歡聽的成語故事。他們學會之后,到幼兒園來講述,大家也能聽得懂。偶爾我會叫幾個小朋友解釋一下這個成語的意思,他們也能簡單地解釋清楚。
對學習成語,家長的反應也很好。這也可以說是我們一個新的嘗試。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2兩節(jié)課教三篇成語故事,我總擔心來不及。所以課前,我進行了認真?zhèn)湔n,結(jié)合大小練,將重難點全部拎出,以備上課能保質(zhì)保量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濫竽充數(shù)》這則成語故事最感興趣,他們對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舉動感到十分有趣,于是,我就讓他們多讀幾遍,隨后邊讀邊表演,體會南郭先生當時的心理活動。
一部分學生說,他當時雖然濫竽充數(shù),不過心里還是緊張的,因為充數(shù)也要在腮幫、手指上都和別人達到一模一樣,所以不警惕不緊張的話,也很容易穿幫。一部分學生說,南郭先生雖然有點緊張,但是他還是非常得意的,心想這么容易就得到了獎賞,還要繼續(xù)騙下去。這個可以從“每當”“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等詞看出,南郭先生“裝”的本事很大。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的表達欲望十分強烈,學習氣氛也得到渲染。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3《成語故事》這篇課文中所講的三個成語故事,大多數(shù)同學都聽過,而且對故事中所蘊涵的道理也很
《自相矛盾》是通過對話敘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學生的對話朗讀,要求學生把那個楚國人自賣自夸的語氣給讀出來,并且在小組匯報時能爭取不看書表演,并請學生上臺表演,把他們所體會到的感覺,表演出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稙E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朗讀上沒什么特別,是用敘述的口吻來講的,但南郭先生這個人的心理想法,沒寫出來,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對這個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針對這個故事我設計了三次寫話,一是寫寫南郭先生準備混進去時的想法,二是寫寫他拿到俸祿時的想法;三是寫寫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想法。《畫龍點睛》這個故事沒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寫上很生動,所以首先要求學生能做到有感情朗讀,另外游客們驚嘆不已,這個地方有一個空白,可以請學生通過完成這個填空練習,來感受張僧繇繪畫技藝的高超。課堂上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感興趣,我的要求一布置下去,他們就分頭學了起來,每個同學都很投入,每個小組都很認真。好理解。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4大班進入幼兒銜接階段,但我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還存在向故事里的老虎和狐貍一樣,欺負別的小朋友,也為了幫助小朋友理解掌握一些詞匯。因此,我制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為:
1. 知道故事名稱,主要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會自己講述故事;
2.通過故事,讓幼兒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團結(jié),互相關心,不能欺負其它小朋友;
3.理解詞匯:半信半疑、魂飛魄散、仗勢欺人。
這三個目標中蘊含了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能力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對照自己平時的行為,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團結(jié),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能欺負別的小朋友”逐步深入,幫小朋友改掉壞的行為的情感體驗,將知識進行遷移,重點攻破。另外,小朋友面臨這進入小學,讓小朋友提前接觸一些詞匯,有助于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本次活動效果不錯,很多小朋友的觀點都有所改觀。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5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因為文字淺顯易懂,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學生熟練朗讀,理解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重點引領學生練習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從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其中,《畫龍點睛》的中心人物是張僧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語“畫龍點睛”的含義。
課上,我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想象說話:游客們是怎樣說服張僧繇為龍畫上眼珠子的?當天氣突變,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后,游客們又會有何反應?會說些什么?學生的表現(xiàn)十分踴躍,口語表達還真是不錯,想了許多的理由,張僧繇被說服了,游客們對他的點睛之筆贊嘆不已。在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課中只需稍作點撥、引導,學生的靈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得到了真正的釋放。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6《成語故事三則》課文中的“濫竽充數(shù)”故事中,最后寫到“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痹凇爱孆堻c睛”的故事中“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兩個“只好”讓我頓生靈感,我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從而體味其中的感情。學生結(jié)合課文講出了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濫竽充數(shù)”中的答案為:
1、南郭先生很無奈。
2、為南郭先生感到一絲悲哀,因為他失去了工作,因為他不學無術。
3、南郭先生應該很幸運,竟然蒙混了這么長的時間,還得到了俸祿。
4、感到好笑,這樣的結(jié)果南郭先生肯定也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充數(shù)”總是要露出馬腳的。
5、感到可恥,對這樣的人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同情心,只有這樣他才能痛改前非。
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悟讀這句話各有趣味。在“畫龍點睛”中的答案為:
1、有種被逼無奈的感情。
2、“只好”和“輕輕 ……此處隱藏5151個字……>本則故事比較簡短,適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請學生演一演,并把寫的話也添上。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復習了故事的內(nèi)容。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13被調(diào)研耽誤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兩則成語故事,總體情況和《自相矛盾》的感覺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課上完了覺得很沒味兒。到底存在著什么問題呢?究竟該怎么上呢?反思無果后,上網(wǎng)瀏覽別人的教學設計,發(fā)現(xiàn)也都大同小異,和我的教學也相差無幾。有搜教后記來看,看到了因為名叫“盧永霞”,被一些網(wǎng)友稱作“名師”的老師的該課教后記。
這篇教后記主要分兩個部分:
第一是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學設想,第二是對前兩則成語教學片斷的描述及自我點評。
先看了他對教材的分析, 盧老師在讀教材之處也產(chǎn)生過和我一樣的疑問:“看看課文,直白如話,幾乎找不到訓練點,而這三個成語又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課前他們都能對成語所表達的寓意說出個大概來。那么這樣的內(nèi)容該如何進行教學呢?
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兒?課堂教學的訓練點在哪兒?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在哪里呢?”然而盧老師通過自己的進一步解讀,從簡單走到了更深層次:“這三則成語故事雖然看似相同,都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敘述,但是在表現(xiàn)人物的時候,寫作方法卻不盡相同。
比如第一則故事著重抓住人物的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夸口’以及言語前后抵觸的特點,從而烘托出‘自相矛盾’的主題思想;而第二則故事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濫竽充數(shù)’的結(jié)果,如‘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和‘只好逃走了’;第三則故事則抓住對事物的客觀描述來表現(xiàn)張僧繇所畫的龍點睛前后的變化,從而突出點睛之筆的神奇?!?/p>
看過盧老師的教學片段后,發(fā)現(xiàn)其實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區(qū)別在于,我是漫無目的的,三個故事的教學都顯得過于隨意,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而盧老師因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讀,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顯得從容有致,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出來了。其實很多時候,像我這樣的普通老師不是不會上課,而是不會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課。盧老師的這篇教后記不僅幫助我理清了本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更給我以啟示:教學要有效,教學目標就要明確;教學目標想明確,就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讀。
下面整理一下我在他人的設計或反思中所看到的,與我的教學相一致的幾點做法:
1、第一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矛”和“盾”入手,理解課題詞語,在讀懂故事。這整則故事的教學突出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讀。
2、教學《濫竽充數(shù)》時,抓住“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薄澳瞎壬缓锰幼吡恕!边@兩句話來統(tǒng)領全篇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變化,想象他內(nèi)心的想法。
3、教學《畫龍點睛》時主要式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詞語去想象人物的話語,如“一再要求”“驚嘆不已”等。
盡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構(gòu)”,以后要學會深入分析文本,“構(gòu)想”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更精彩。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14《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通過狡猾的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事,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別人的事。其中字詞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貍的對話部分是重點,而了解總結(jié)出“狐假虎威”的含義是難點。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根據(jù)課文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以演促讀。
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在朗讀中不光要求學生的朗讀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指導學生認真預習,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深入體會重點字詞,仔細揣摩老虎和狐貍的內(nèi)心,然后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引導學生讀句子“狐貍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蔽蚁茸寣W生理解“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個別指名讀之后,讓學生自己把句子演出來,看看是不是把這句句子讀懂了。先讓學生自己試著邊讀邊演,再讓同桌之間進行進行合作表演。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了句子,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時,提示小朋友讀的時候注意旁白部分,幫助學生運用動作、面部表情進行朗讀表演,初步掌握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
二、巧妙設問,理解成語。
學完第八自然段進行提問:“百獸為什么納悶呢?它們在想什么?”“它們又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就像一個坡度,讓學生一點一點,不知不覺走上去,慢慢領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突破了這篇課文的難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突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當然,每一次的教學總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課堂上往往為完成預設的教學過程,會忽視一些孩子的回答,或者是一些困難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需時時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個回答,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15這一課有三則成語故事。教這樣的課文,我的教學目標的定位是:
1、初步了解成語的來源;
2、通過讀故事,明白三個成語的寓意;
3、會講這三個故事。課文后第1題的作業(yè)題是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我想此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吧,所以有了“會講這三個故事”的目標。再讀讀這三則故事,發(fā)現(xiàn)第一則側(cè)重人物的語言描寫,第二則側(cè)重人物的動作描寫,第三則從側(cè)面(游客與龍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畫家畫技的高超。因此,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品讀了這些語言。
《自相矛盾》主要引導學生品讀楚國人賣矛又賣盾時夸口說的話,分析其中的矛盾之處,從而理解寓意。《濫竽充數(shù)》主要引導學生品讀南郭先生裝與逃的動作,分析這樣做的原因,從而理解寓意?!懂孆堻c睛》則是引導學生想象游客惋惜、請求、驚嘆時說的話,來體會畫家點睛之筆的神奇,從而理解寓意。這三則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簡煉,篇幅短小,學完后,大部分學生能講這三個故事。至于成語的來源,我告訴學生有三種,一種是來自于歷史故事,一種是來自于神話故事,一種是來自于寓言故事。但是我覺得讓學生來辨析一些成語來源于哪一種,或者是分別寫出這三種成語,我覺得有些為難學生。有些成語的來源,老師們也很難確定,還有些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八仙過?!边@些詞是成語嗎?還有如運用這三個成語寫句子,我覺得要求也高了。理解到運用的跨度很大,這其間有生活的積累,有認識的積淀。所以,有時感覺教學是一回事,做習題又是一回事,這樣的語文教學何其累呀!
文檔為doc格式